Gently Flow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Gently Flow

江 左 風 流
 
首页搜索Latest images注册登录

 

 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

向下 
作者留言
mandarin
Brahmin
Brahmin
mandarin


帖子数 : 1401
注册日期 : 07-07-05

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 Empty
帖子主题: 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   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 Icon_minitime周日 九月 09, 2007 3:59 pm

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
名门之后极欲“整顿”本帮菜
http://wuyuese.web8.dnssky.com/bbs/viewthread.php?tid=3104&extra=page%3D1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邵宛澍,盛宣怀的曾外孙、诗人邵洵美的侄孙,血液里活跃着商业和文化两种因子。读过MBA,现供职于美国某驻沪单位从事商务开发,还精通IT。同时,邵宛澍也烧得一手地道的上海菜,写过很多心得体会并结集出版;爱听昆曲,常与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神聊;对于海派文化更近乎痴迷……
  本版撰文 唐骋华 实习生 孔亮

  “见到本帮菜,我眼睛绿了”

  1.85米的魁梧身材,得体的衬衫西裤,却架着一副鲜绿边框的眼镜,乍一见到邵宛澍,就觉得他有些“痞”——不是嬉皮的“痞”,而是雅皮的“痞”,包括那头板寸。“两个礼拜前我还是‘披头士’,但是今年夏天实在太热了。”邵宛澍的上海话带着苏州味,音调丰富且层叠曲折,每个词都糯糯的。

  采访地点定在邵宛澍亲选的餐馆,专做本帮菜,店面狭小,小到刚好容得下四张餐桌。“纯粹,地道。”邵宛澍如此评价这爿其貌不扬的小餐馆。这两个词,他轻易不用。

  看看人尚未到齐,邵宛澍便招呼老板娘:“先点冷菜。”“现在?”“是啊!”邵宛澍的笑里仿佛暗藏着玄机。见老板娘略感诧异,邵宛澍侃起了传统本帮菜的上菜程序:冷菜、热炒、大炒,“冷菜就是等人的辰光吃的呀。不过这种传统现在逐渐淡化了,倒是港台地区还保留了一些。”邵宛澍咪了口黄酒,36岁的他很懂经。

  谈兴正浓,朋友也赶到了,邵宛澍开始大口喝酒。菜也陆续端上餐桌,烤麸、红烧肉、豆腐汤……没有花哨的点缀搭配,简单素净,犹如四周的白墙。邵宛澍显得很满足,他评判一道菜好坏的首要标准有两条:不放味精,原料正宗。“竹笋烤肉就是竹笋烤肉,咸菜炒肉丝就是咸菜炒肉丝,你不要帮我放其他东西。”对于当下流行的“混搭”风格,邵宛澍抱着一种近乎贵族般的矜持。他强调的是原汁原味,就像他的“正宗上海话”。

  每上一道菜,邵宛澍都会掏出相机一阵咔嚓咔嚓,神情专注得颇有“偷师”之嫌。相机拖着条浅绿色纤绳,直拖入衬衫的右面口袋,纤绳末端系着一块从青藏戈壁滩拾来的水玉,据懂行的人说有上亿年的历史。这亦庄亦谐的装束唬得见多识广的老板娘都不太自然了,连声喊“覅拍了”,说话间就要端走所剩无几的豆腐汤, “我豆腐还没吃光呢!”邵宛澍假装着急,“见到本帮菜,我眼睛都绿了。”他那海派式的幽默,依稀透露着邵洵美当年的风采,尽管这对祖孙无缘谋面。

  我要“整顿”本帮菜

  邵宛澍的厨艺是跟祖母学的,从最简单的剥毛豆、炒青菜开始。其实“邵宛澍”三个字就和吃搭界。出生时父亲邵林发现他耳朵很大,照传统说法,那象征着富贵,邵林决定给儿子起名“宛澍”。“邵宛澍”谐音“造碗橱”,也透露着邵林的期许:希望他的出生能带来好运,让家里有吃饭的碗、放剩菜的橱。

  七八岁那年,邵宛澍学做青蟹,结果困兽犹斗的蟹用利钳将他戳伤,“钻心的疼”,右手食指留下了一道长约2厘米的伤痕。这道伤痕不仅没有吓跑邵宛澍,反倒牢牢钳住了他对本帮菜的执着。现在他的厨艺已经炉火纯青,几个品尝过他手艺的饭店大厨都啧啧称赞。

  提到本帮菜的现状,邵宛澍很激动:“我的意见相当大。”激动归激动,MBA出身的他没有让情绪淹没思路。邵宛澍认为,导致当下局面有两大根源:一方面老牌本帮菜馆由于观念滞后、人才流失、经营不善等原因,无法真正传承本帮菜的精髓,也无法面临激烈竞争;另一方面,如今新冒出来的菜馆,尽管打着“新上海菜”的旗号,但过多过滥引进其他菜系的元素,反而淡化了上海本帮菜的原味和特色。

  在菜种日渐多元化的今天,一味要求保持原汁原味是否可能?对此邵宛澍坚持己见:创新当然是可以的也是必需的,但所谓正宗本帮菜,首先就得用上海本地原料烹制,在这个基础上花样翻新,而不能“无中生有”,“现在龙虾大行其道,可问题是本帮菜里根本没龙虾!”

  本土尚且如此,对于美国中餐馆,尤其声称会做“上海菜”的中餐馆,邵宛澍更是打击一大片:“95%都是淘浆糊。”有鉴于此,在美国读MBA期间,邵宛澍多次邀请美国朋友来家中做客,品尝自己的手艺,告诉他们这才是真正的上海菜。邵宛澍也因此收获了数不清的“Wonderful”。

  有着系统商业理念的邵宛澍,最大的梦想就是“整顿”本帮菜的现有格局,甚至像曾外祖父盛宣怀那样做成一项事业。他曾和朋友商量要开一家以“真宗”为标榜的本帮菜馆,遗憾的是,因为金额、时间等诸多限制,这个梦想尚未实现。“以后有机会还要干!”而当前他所能做的是一面品菜一面撰文细致介绍本帮菜。

  2005年,邵宛澍将几年来撰写的约50篇“美文”交给上海科技出版社发表。因为他有一块镌刻着梅花浮雕的上等田黄石,所以该书取名《梅玺阁菜话》。今年底,上海文化出版社还将推出续集,收录70篇相关文章。邵宛澍还计划近期写一本深入浅出介绍海派文化的书,“都是被个别所谓的‘海派文化专家’激出来的。”他笑言。

  “我姓海,上海的海”

  作为盛宣怀、邵洵美的后裔,邵家家教甚严。童年,邵宛澍每天上学都有专人专车接送,当其他孩子在拉弹弓、抽“贱骨头”时,他只得待在家里“收骨头”,念三字经、千字文。有次他跑出去偷偷拍香烟牌子,被发现后遭到父亲的责骂。

  尽管和弄堂里的孩子是隔绝的,但家庭浓郁的文化氛围熏陶了邵宛澍。祖母当年是狂热“粉丝”,追星劲头不比现在的小年轻差。有次选“越剧女皇”,祖母叫人“通吃”市面上的报纸,剪下选票,全部投给“偶像”。邵宛澍后来对昆曲的迷恋,以及那口“苏州上海话”,都来自于祖母。

  还有父亲邵林。邵宛澍对邵林的习惯称呼不是“父亲”,而是口语化的“阿拉爸爸”,就像他钟爱的本帮菜,带着质朴的亲切感。在邵宛澍的心目中,邵林乐观、自信,即便在最困难的岁月里,身边的同事们纷纷染上烟瘾,邵林也坚持不抽半根,硬是凭着以柔克刚的“内功”挺了过来。老爷子至今身板硬朗,阅读、钓鱼、种花、集邮,爱好众多。

  邵宛澍的祖上是晚清名臣邵友濂,也是邵洵美的祖父,担任过上海道台、台湾巡抚、湖南巡抚。按理说家眷随行,最后本应落地湖南,却不知怎么邵家始终留在上海,成了有名的“斜桥邵家”。对于说不清的事,人们习惯用“缘分”来解释。“这是一个谜。”邵宛澍说。

  1990年代中期,刚从上海大学毕业的邵宛澍,赴全美综合排名第22位的圣母大学攻读MBA,成绩优异,拿张绿卡不成问题,4年后,却毫不犹豫地回归,把实践新世纪的希望和理想,付诸国内。邵宛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成为了家族“谜团”的一部分。

  “我姓海,海派的海,我的血液里流淌着海。”邵宛澍如此自豪地解读这个“谜团”。饭桌上的他很少谈生意经,却爱聊《牡丹亭》《西厢记》,也津津乐道于昆曲、京剧;他不喜欢别人叫自己“邵先生”,觉得称呼“宛澍”才够亲切;也从不看抬眼那块G_SHOCKF1纪念版手表。虽然邵宛澍从未见过那位名满老上海的爷爷邵洵美,但显然,邵洵美的气质已潜移默化于家庭氛围之中:讲品位但不炫耀,笃定从容,也是举重若轻的意思。
返回页首 向下
http://gentlyflow.forumotion.com
mandarin
Brahmin
Brahmin
mandarin


帖子数 : 1401
注册日期 : 07-07-05

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 Empty
帖子主题: 回复: 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   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 Icon_minitime周日 九月 09, 2007 4:11 pm

海派文化这个引号打对了

可惜还不够,整篇文章应该打个大大的引号,叫我讲呶
返回页首 向下
http://gentlyflow.forumotion.com
 
著名诗人邵洵美的侄孙邵宛澍为传承“海派文化”竭尽全力
返回页首 
1页/共1
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
Gently Flow :: 自助水吧 :: 瓦卡卡-
转跳到: